练太极的人常说“发力要诀,松透了合住了一瞬间”,这话听着简单,却是戳中太极发力的核心——它从不是硬邦邦地憋劲,而是先把身体“放空”到极致,再在某一刻把劲“攥紧”,那一瞬间的转换,就是太极发力的门道。
先说“松透”,这是发力的底子,不是“瘫软”,是“通透”。很多人练拳时,胳膊腿看着动了,肩膀却悄悄往上扛,腰也绷得发僵,这就是没松透。真正的松透,得从头顶松到脚底:脖子别较劲,让脑袋像搁在肩膀上似的;肩膀往下沉,别跟挂了重物似的;腰胯要活,转的时候别卡壳,连手指尖都得放松,能跟着气轻轻动。就像晒透的棉花,捏着软乎乎,却没有一点硬疙瘩;身体松透了,气才能在经络里顺顺流,关节也能灵活转,这时候的身子看似没劲儿,其实藏着能随时调动的劲儿——要是松不透,身上总有“僵块”挡着,后面再想聚劲,根本聚不起来。
再谈“合住”,这是把散劲拧成一股的关键。松透之后,身体的劲是散的,就像撒在地上的豆子,不往一块儿拢,根本没威力。“合住”就是要把全身的劲聚到一个点上:内里得“心意合气”,心里只盯着要发力的地方,气沉到肚子里,再顺着劲往上顶;外面得“肢体合劲”,肩膀对着胯,胳膊肘对着膝盖,手对着脚,脚底下蹬地的劲,顺着腰胯转,传到肩膀、胳膊,最后全聚在拳头或手掌上。好比用手攥住散开的绳子,本来松松垮垮的绳头,一攥就成了能拉重物的绳结;太极的“合住”,就是把全身的劲拧成一股,让所有力气都往一个方向走。
最妙的,全在“松透了合住了”的那一瞬间。没有慢悠悠的过渡,前一秒还是浑身松快、气儿匀匀的,下一秒就像开关被按下,散着的劲瞬间聚到一起,快得像闪电,却又自然得像呼吸。就像拉满的弹弓,拉的时候橡皮筋是软的,手一松,软劲瞬间变成弹丸的冲劲;太极发力的瞬间也一样,松透时的“柔”和合住时的“刚”,在这一刻撞在一起。这时候发出去的劲,不是光靠胳膊使劲,是全身的劲都攒在这一下里——轻了能把对方的劲化掉,重了能凭着这股巧劲把人顶出去,看着没咋用力,碰到了才知道有多沉。
不少初学者总练不好,要么是松不透,带着僵劲就想合住,发的劲又笨又硬;要么是合不住,松透了劲却散得像烟,没一点力道。其实这一瞬间的感觉,不是靠想出来的,得靠天天练:打套路时,多找身体松透的软劲;推手时,琢磨怎么把劲聚到一处,练着练着,松和合的转换就成了本能,不用刻意想,到了时候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发力。
太极发力的真义,从来不在力气大,而在对“松”与“合”的把控。把这一瞬间的巧劲练熟了,才能跳出“用蛮劲”的圈子,真正体会到太极“以柔克刚”的妙处——原来发力,也能这么轻巧、这么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哪家好,青海配资开户,石家庄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