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陀区西南部,一座横跨苏州河的桥梁——真北路桥,默默见证着从抗战烽火到今日繁华的时代变迁。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新时代普陀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坐标。
2022年,真北路桥、中环立交桥及北横通道跨苏州河桥鸟瞰
真北路桥的历史可追溯至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前后,中共中央坚持抗战的方针,号召上海民众武装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上海。中共江苏省委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全力以赴领导上海的党、团组织、工会及民众反日团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支援十九路军抗日。时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的刘少奇还主持成立了上海工人反日救国联合会,沪西工人纷纷加入,并成为工人反日会的骨干力量。除了组织义勇军活跃在抗日前线,还积极帮助十九路军运输枪炮弹药、挖战壕、筑工事等,留在后方的工人组织纠察队、宣传队,积极进行抗日形势宣传。
展开剩余81%“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在真如抗战的中国军队
中日军队在苏河两岸对峙,激战终日
为保障十九路军抗日物资运输,由赈灾会拨款,上海市工务局会同部队交通处及当地民众紧急修筑军用公路。道路北起真如杨家桥,南至北新泾镇,取两地首字命名为“真北路”。次年,为贯通吴淞江南北,建成木结构桥梁“真北路一号桥”。该桥总长49.2米,宽4米余,载重8吨,成为当时物资输送的重要通道。
普陀区境内的真北路因十九路军为抗日军运需要而辟筑,1932年竣工
“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在真如被中国军队击落的日军飞机
在持续30多天的战役中,上海军民团结一心,在闸北、吴淞、庙行、江湾、真如等地顽强抵抗日军进攻,迫使日军四度更换主帅,写下了抗战史上振奋人心的一页。真北路作为支援前线的交通要道,发挥了重要作用。真北路桥也在此后得到了多次修建与完善。
随着时间推移,原有木桥因孔径较小、桥体损坏,于1964年12月被拆除。同年10月,在其东侧新建钢筋混凝土桥梁,以北新泾镇命名为“北新泾桥”,也称真北路桥。新桥全长80.4米,车行道宽7米,载重18吨,桥址东西两侧分别为吴淞江的木渎港与新泾港,建成后交通运输日益繁忙。同时,真北路部分路段改道,南接北翟路,原南段改称“老真北路”。
北新泾桥(真北路桥)
1996年,为配合真北路拓宽工程,该桥再次进行改建,于1998年竣工通车,正式定名为“真北路桥”。改建后桥梁为三孔结构,中孔跨径65米,设四快二慢六车道,初步形成城市交通主干道格局。2002年,随着上海中环线建设启动,真北路桥迎来系统性改造,桥梁两侧增建南北向立交,于2004年通车,进一步提升了区域交通能力。
真北路桥
1998年,真北路桥桥面
公交739路正在通过真北路桥驶向普陀区
如今,真北路桥北接真北路,南连北虹路,不仅贯通了普陀与长宁两区,更成为苏州河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桥东侧是近年来建成的半马苏河云岭公园,以“生态之树”为设计理念,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的空间。桥北侧靠岸处,两座现代风格的咖啡馆依河而建,成为人们休闲观景的好去处。而桥下的苏州河,宛如一条璀璨的丝带,串联起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篇章。自然之美、建筑艺术与区域发展在苏州河畔相得益彰,共同诠释着这座真北路桥独特的魅力。
真北路桥夜景
记者:蔡剑飞
资料:区委党史研究室、区档案局
编辑:尉澜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配资哪家好,青海配资开户,石家庄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